關於愛,結果並不重要




Broken English




不見經傳的導演、編劇加演員,《Broken
English》橫空出世就擺明是小資命運。電影的家世也並不顯赫,導演是第一次編劇與執導,而且是在父權體制掌管下的好萊塢力爭上游的弱質女流。演員中
比較為人所知的,應該是女主角Parker Posey,她演過最有名的商業大片是《Superman Returns》,不過卻不是扮演超人的女友。


《Broken
English》這麼冷僻的電影,它的問世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有人怕懷才不遇,想藉幾個撲朔迷離的鏡頭表現幾手難懂的藝術語言,幸運的話便引起舉世譁
然,一夕間成為驚世傲物;另一種則是有人有話要說,想要提升人類靈魂的層次,這有點像是叨叨絮絮的歷史系或哲學系講師,願意捧場的人寥寥可數,但捧場的都
真是為了自己心靈而來。

《Broken
English》開場過了片長的1/2,你還以為電影要講的是異國戀──一個紐約女子邂逅法國帥哥;待電影繼續緩緩進行,你會發現電影似乎在述說創傷,這
會不會是一齣療傷系電影呢?雖然場景拉到了巴黎,可是,《Broken
English》卻不具備浪漫愛情電影該有的條件,因為,男女主角都不算人間極品,長相頂多中上而已,而且,這齣戲的情節並不浪漫,女主角明明是要去巴黎
找她在紐約結識的法國帥哥,沒想到人到了巴黎,卻遺失了帥哥離開紐約時留給她的電話號碼。

嚴格上來說,《Broken
English》也稱不上是喜劇,雖然節奏大致上輕鬆流暢,不過有些議題還挺嚴肅的,例如女主角渾渾噩噩地走在紐約街頭,一個女巫師在她身後大喊,妳很想
念妳死去的父親,女主角便突然間淚如雨下,回頭接受了女巫師的諮商;事後,女友聽說她竟然不可思議到去找巫師,戴著墨鏡的她卻堅持甚麼結果都不透露,彷彿
人生中不按邏輯理性而走的這一章節,可有可無,但也不全然是壞事。

《Broken
English》不搞特效或爆破鏡頭,因為沒有這個必要;也不搞什麼調亂時序的把戲,它只是很安份的交代劇情,有頭有尾地讓你明白一個簡單的故事。這類小
資電影其實可以把調性弄得生冷令人難以接近,就變成所謂的 “風格”
了,可是,它卻選擇非常好萊塢的安排,尤其關於追求愛情這一回事,女主角很好萊塢地辭掉工作飛到從沒去過的巴黎,只為找尋愛他的法國帥哥。


而,《Broken
English》又很不好萊塢地不願滿足觀眾的渴望,故意讓女主角在偌大的巴黎找不到愛人。最後,淪落到一間小酒館,一個陌生人告訴她,在尋找愛情之前,
你必須先尋找自己遺失的心靈。女主角說我會永遠記得你這一位陌生人,陌生人說我也會永遠的記得你。

女主角踏上返回紐約的歸途。她坐在開往機場的快鐵上,即便找不到心愛的人,可也沒有什麼值得遺憾地望著窗外的風景,此時,快鐵的電動門打開,一個熟悉的男人背影走了進來。女主角猶豫了幾秒,才決定拎了行李走到男子身旁坐下。

女人:你怎麼會在這裡?
男人:我要出國參加一個國際音響展。你呢?你要去哪裡?
女人:我在巴黎旅行完畢,要回紐約了。
男人:……
女人:……

倘若電影就此戛然而止就好,可是它偏偏不。這樣也好,關於追求幸福這一件事,我始終相信在電影裡要比在現實中,容易得多。我不是悲觀的,我也相信在真實人生中,的確有人可以為了愛一個法國人,而不去在乎他的英語說得有多破。

(星洲日報/副刊•撰文:施宇•2007.09.23)

Powered by ScribeFire.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