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未來
第一次覺得新加坡充滿藝術,約莫是05、06年間我受新加坡旅遊局之邀實地體會出的心得。
請注意,我捨“洋溢”而取“充滿”,因為那一次的新加坡之旅令我感受到獅城急於躍升為文藝新秀的野心,他們在那同長江比起來不過是溝渠一樣大小的新加坡河邊,埋下兩顆榴蓮巨物建築,依稀記得專員向我解釋——那每一個榴蓮銳角可以閉合吐納,透光又透氣,光線與聲線均以自然方式穿透與流通於中心內;在此竊竊私語都可以聽到自己的環繞回聲,彷彿這是一座藝術幽谷,藝術人口雖不多,但它努力想要成為可以輸送藝術養分的沃土。
牛車水則禾桿冚珍珠,那巷弄間的藝廊是意外驚喜,擬真聲光與背景帶你進入時光隧道,我在栩栩如生的情境中穿梭,自己亦彷彿化身為南洋開埠先民,點滴在心頭。不遠處則是我居住的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彼時此類酒店尚未有中文譯名,新加坡無疑是精品酒店的濫觴,名為1929的精品酒店每一處都擺放了價值不菲的設計師名椅,屁股坐下均是動輒好幾萬元新幣的老闆私人珍藏;歷史與藝術混血,我活像住進一個不同時光一起平行的博物館。
如果亞洲地圖是一幅人體解剖圖,新加坡的位置恰似丹田,小小一個肚臍眼卻凝聚着無比的力量——一股於焉成形的藝術能量。去年剛落成的新加坡濱海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那蓮花盛開的建築風格正好呼應其讓世界級藝術大展綻放的企圖心,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成名十五分鐘》特展(Andy Warhol:15 Minutes Eternal)便是吸引我今年重訪新加坡的主因。時過境遷,新加坡這個藝術新秀吸引越來越多國際重量級藝術特展巡演,正如那些基於各種政治因素而繞過吉隆坡的流行音樂或藝術表演,吉隆坡漸漸淪為無意間助長鄰國藝術版圖擴大的功臣——一塊重要的墊腳石。
眼看着新加坡想要以量取勝,從充滿藝術到想要晉級為洋溢藝術氣質,反觀我們竟十分諷刺地在虛耗藝術能量。成立於93年的Galeri Petronas多年來別來無恙,坐落在KLCC一隅等待年華老去似的,由於展館以國文命名,谷歌搜尋引擎很難瞄準、與它進行國際接軌;官網似乎不存在,官方說法是因為它正在(或時時刻刻)“整修中”的緣故。
我實在無法規劃看展行程,只好親赴現場一探究竟。櫃台上既無時刻表亦無未來展訊,我獲工作人員告知必須登錄facebook才看的到官方消息,然而,我以手機進入Galeri Petronas的facebook之後卻是大失所望,“我已經人在這裡,你認為我非常需要目前展覽的資訊嗎?”
我對工作人員說,我看不見未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