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心事》@光明日報:喂

記者喜歡給明星們取小名。

譯名比老太婆的纏腳布還長的西洋明星們,他們在記者的筆下,突然都擁有了“泛中國化”的中文名字或暱稱,令這些外國超級大牌的名字,讀來好似在叫自家“小妹”或“妹頭”──你我一家親。

例如影星哈里遜‧福特,他老人家明明姓福特,但記者喜歡叫他福伯,把他當唐山大叔來叫;帥哥湯姆‧克魯斯變成阿湯哥,叫名時似在向他撒嬌求歡;同志 歌手艾爾頓‧強整天珠光寶氣戴上身,閃爍程度不亞於女明星們,於是,連帶使他的中文名字亦剛中帶柔──強姨;娜姐是瑪丹娜,娜妹是蕾哈娜,從這些中文名字 不難看出歌壇地位與出道年份,以及輩份輕重,他們的英文原名就有所不足。

若是黃皮膚的華人,不管是政治人物或是大明星,小名聽起來更比原名還要親上加親。

大家喜歡叫馬英九作小馬哥,劉德華是華仔,古巨基當然要叫古仔,這些小名使硬漢們變成你我的哥兒們。梅艷芳曾經是梅姐,張國榮生前是大家的哥哥,李宗盛謙稱小李,黃韻玲年紀不小了但還叫做小玲。他們的小名聽起來比本名悅耳,彷彿是自己失散多年的手足。

這些出現在名字前或後的單字,若與華人的洋名相結合,就更添“泛中國化”的趣味,特別是單音節的洋名,華人總愛在這些洋名前面來個畫蛇添足的“語助 詞”;Kent必須變成Kent仔才可愛,Ben變成阿Ben之後,就跟中文名字有異曲同工之妙。與此雷同的例子不勝枚舉,阿May、阿John、阿 Sam,就跟阿美、阿貓、阿九一樣,十足十是換湯不換藥的中國特色。

將姓名改頭換面、截長縮短,甚至只取姓名中的一個字,其實並非不敬或心存惡意,用意在於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除非你與對方不熟,或是不想與對方太過親密,才會連名帶姓稱呼對方,夫妻吵架時就常常連名帶姓地吆喝枕邊人,仇人也是連名帶姓辱罵對方的。

名字或稱呼越長,似乎人與人的距離越長,像一道很難跨得過去的鴻溝。所以,情侶之間大多不連名帶姓互稱,甚至連對方名字也省下,乾脆以迪爾表示你是我最親愛的人,以“鼻”取代“北鼻”,那是寶貝的縮寫。我聽過最令我怦然心動的親暱稱呼,是把心愛的人叫成“喂”。

名字與稱呼越短,顯示你與那人的距離越短,與那人心靈靠得越近。喚名喚得比其他人超乎尋常的短,原來你對那人最是情長。

光明日報/4人幫•作者:施宇.2007.12.30

留言

  1. 如果我連名帶姓喚我兒子,he's in trouble.

    回覆刪除
  2. 如果我連名帶姓喚我兒子,he's in trouble.

    回覆刪除
  3. yang2:
    我不是你兒子都感到 "風聲鶴唳"
    你真是魔王呢!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